魔都100> 建筑> 艺术殿堂

魔都100:上海琉璃艺术博物馆 一起探索聆听琉璃的世界

    上海琉璃艺术博物馆位于上海市泰康路25号,是上海唯一的琉璃艺术博物馆,占地面积为2400平方米,四层通高14.7米,由台湾艺术家张毅、杨惠姗创办并设计。

高八米五的琉璃外墙,由四千八百块的琉璃砖堆砌而成,白天粗砺如天然的岩壁,夜晚却琉光异彩,它不仅是博物馆建筑的标志性象征,更如同“碑记”一般矗立在上海新天地,成为顶级时尚圈的代表。

重达一吨的巨型金色牡丹雕塑高挂在琉璃墙上,繁复的造型对应极简的西方建筑结构,展现传统与现代融合的中国风格。整个博物馆内外两道琉璃墙,共计一万两千片的琉璃砖,每一片都不一样,那是高温时,设计师以石块逐一在表面压凿出来,手工的砖墙,留下“工艺美术”最重要的“人”的质感。

    博物馆内的设计以黑色为主要基调,稳重的呈现出既浪漫又严峻的中国文化风格,把所有的空间留给展品,让观者更容易看到琉璃深沉而丰富的层次,透明的或是色彩变化的琉璃在黑色中彰显,周围的光线降低,人的瞳孔随之放大,看见更多更繁复的细节。

    在当代法国艺术里,玻璃脱蜡铸造法,自然是有几个必须认识的名字。

    法国17世纪开始,当时有许多艺术家思考怎么让作品更有生命力。亨利.克罗斯,一位法国19世纪的雕塑家,起初他用蜡,因为蜡可以上色,但是蜡会消逝,是一种暂时性的材质,后来他发现玻璃有类似蜡的性质,却可以永久保存,并能直接在雕塑中融入色彩,这样的发现令他惊喜,因为玻璃能同时将“光”和“色彩”融入材质本身,使得雕塑的颜色不再只是存在材质表面,而是进到材质的内部,玻璃中的色彩,让艺术产生了更丰富的生命力。这个发现,也让亨利.克罗斯成为法国脱蜡铸造历史性代表人物。

    法国,弗朗索瓦.德孔西蒙的名字,等于Pate-de-verre。他在技法精进上,德孔西蒙发展了无数独创的特色,尤其在“定色”有着重大突破。身为莫内好友,德孔西蒙深受印象派的光影及色彩影响。他希望能用玻璃呈现如绘画般的美感。在那个只有煤炭窑炉的时代,德孔西蒙凭藉对玻璃材质的深刻理解,将“定色” 创作技法推进到了令人惊愕的高度!在他的眼里,一朵玫瑰花的颜色,是60%的黄金、30%的白金,和10%的锡和其它金属氧化物。

在巴黎圣奥德列教堂和出生地孔榭的教堂里,镶嵌玻璃,由他一块一块铸造,再一块一块拼贴。每一块色彩层次极其繁复,让光线与色彩达到最极致的表现。

而在德孔西蒙的窑炉边,他的孙儿同样继承了他的艺术血液。安东尼.勒彼里耶、艾蒂安.勒彼里耶延续了法国Pate-de-verre艺术创作,在两兄弟的创作中,空间和哲学的新理念在玻璃艺术中延续着新的传奇。

《向光飞行》

为了透光,作品的厚度几乎薄如纸张;然而它的珍贵,不仅仅只是制作的技巧,而是德孔西蒙对更高生命价值的关怀。

有一种说法,如果将蜜蜂关在玻璃瓶里,只给一个光源,因为向光性,蜜蜂会毫不犹豫的朝光而去;可是飞不出去,于是它会无止尽的尝试,直到它死亡为止。在工业革命年代,飞速运转的世纪,蜜蜂成了一种反抗的姿态,也代表艺术家的某种精神向往。艺术不能只是装饰,而是一种精神象征,才能不朽。

    

1 2 3 ... 9 下一页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上海热线 作者:徐盈 责任编辑:先加

人物篇

老字号篇

建筑篇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