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都100> 建筑> 名人故居

魔都100:探访巴金故居 一个值得你细细品味的文人创作小屋

 

很多人都知道当时是巴金先生自己花钱租下的,那在这之前这座房子又是怎样的呢?周馆长向我们介绍到,从档案馆查到的图纸来看,这座房子是1923年建造的,它和当时武康路其他那些大亨家的房子有点不太一样。虽然是座花园洋房,但却比那些豪宅要简单一点,而图纸也显示出来了这样的简单。武康路上其他的高级住宅是有详细的图纸的,图纸上会显示出设计师的名字、设计事务所的名字、施工单位的名字,但这座房子几乎没有这方面的资料,只有一张草草的外形图,也可能是当时没有保存下来。从建造风格来看,这房子应该是一座英式乡村建筑,其特点就是花园洋房加篱笆墙,而现在的墙是文革后期才建成的,另外其水磨石的墙面也是一种比较淳朴的风格。

从目前可查阅的信息来看,这曾经是一对英国夫妇的房子,到了50年代的时候便以夫人的名义进行出租。按当时来讲巴金先生想要拥有住房的话有两种途径,一种是政府为那些高级知识分子安排的住房,另一种就是自己去寻找。前一种的话很多人被安排在了公寓楼房,但巴金先生或许并不喜欢住这种房子。据说此前巴金夫妇两人在北京的一部戏里曾描绘过自己房子的模样并有过些想法,他希望自己的房子是个带花园的洋房。另一方面是为了能有个良好的写作环境,还可能是因为这样能放得下他那些书。而巴金先生为了找到满意的房子也是花了不少精力,他们夫妇两花了将近一年的时间来寻找房子,最后在1955年时看中了这套花园洋房,对房子的各方面都比较满意,于是就自己花钱租了下来。

 

目前巴金故居的标志也是以这座房子的外型来设计的,并且看上去也像巴金先生的“金”字。另外有一个很大的巧合,就是这座房子是1923年建造的,这对于巴金先生也是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一年。因为他在这一年离开了成都老家来到了上海,开启了他人生的全新阶段,虽然时隔二十多年他才住进来,但这种巧合仿佛就是房子在等另外一位主人的到来。

巴金先生入住后,这座房屋也经历过几次大修。其中有一次就是1948年的时候,在主楼及副楼做了一个通道。另外一个变化就是一楼,这房子在40年代末曾被影片协会所使用,当时客厅被用来放映影片,并在客厅的小窗外搭了一个放映室。而巴金先生入住后这个放映室也还在,但却被用来存放小人书。这里的小人书很有名,他朋友的孩子也经常跑来这里看小人书,留下了许多童年的记忆,而到了文革时期这间房间也拆除了。再有就是二楼的书房,原来有一个炉子,供巴金先生在夜间工作时取暖之用。一直到80年代初装上空调后,这个炉子才算失去了其本身的功能。还有就是南边的副楼,从原来的一层增加到了两层,这里面放了一些家具,同样也放了很多书。而在管理方接手后做的最重要的一个调整就是对外墙立面进行了修复,还有就是门窗的更换,由于不同时期的粉刷颜色不太一致,为了保证展出的效果便对颜色做了统一的处理。还有就是为符合武康路整体改造的要求,对原有的排水管道也做了处理。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上海热线 作者: 责任编辑:先加

人物篇

老字号篇

建筑篇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