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都100> 建筑> 艺术殿堂

魔都100:石库门屋里厢博物馆 来老房子里寻找一份独家记忆

二楼前厢主人房

    房间摆设透析出欧风东渐的色彩。尤其是价格不菲的柚木落地唱机还有酒柜里的银质器皿。红木家具也是西化了的。据当时上海中产阶级的观念,生活上宁可节衣缩食。表面上要给人一种富舒安逸的光鲜体面的优越感生活。桌上的麻将是地道的国玩。

    坐在二楼主人房的梳妆台前,把玩那精致的“百雀灵”胭脂和镶着绿玉的发簪,一旁的留声机放着轻快的爵士乐,这一切,仿佛让你看到了一个讲求细节、懂得享受生活的30年代的中产阶级现代派女子。

   二楼有一个展厅,通过漫画能看到出了家门弄堂里的日子,那些散放在展厅里的实物让人仿佛踏上了那年凹凸不平的弹格路。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石库门房子是上海独具特色的里弄住宅,大部分居民的栖身之地。四通八达的弄堂里,旅馆、作坊、报馆,也都会来占用一方天地。小食摊、修鞋匠、理发师傅、算命先生,以及传街走巷的各种露天职业者,都来此谋求营生。

    他们中大多是川流不息的各地移民。石库门弄堂口更设有上海人称为“烟纸店”的单开间小店,提供香烟、草纸、老酒和各种小百货,二十四小时做买卖。形形色色的人物,五花八门的行当,生动地展现了上海的市井百态,是上海这座城市中最浪漫、最能触动人心的部分,同时也折射出上海这座城市“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社会特征。

    “屋里厢”对每个上海人来说,都是一个让人感觉由衷温暖的字眼。百分之七十以上的上海人在石库门房子里出生、长大。而今,随着石库门的消逝,住在商品房中的上海人再也不会像过去那样为了公用厨房、厕所而排队。也再不可能像过去那样站在阳台上边晾衣服边和邻居聊天了。至于张爱玲和苏青笔下那些穿着紧身旗袍和美国丝袜,从窗口吊下篮子购买进口胭脂花粉的女子,已经早已化为一场旧梦,只有怀旧电影中才依稀可见。

    如今,新天地的石库门“屋里厢”展示馆给了我们一个缅怀老上海,追寻历史回忆的好去处。

上一页 1 ... 3 4 5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上海热线 作者:徐盈 责任编辑:先加

人物篇

老字号篇

建筑篇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