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都100> 人物

魔都100:这个“买汰烧”的上海男人坚持着老城厢里的本帮味

    上海,这一座海纳百川,风姿独韵的城市,鳞次节比的大都会下是时代的迁徙,也是文化的传承...

    随着这座城市的演变发展,中西杂糅,海纳百川,兼容并蓄俨然成了它的文化。而对于精致的上海人而言,这更像是上海菜文化的汇变。上海城市的发展变迁亦可以从这一道道上海味道中觅到踪迹...

    在开放包容的味觉历史当中,有一种滋味,出身草根,却自成一派,它是土生土长的上海菜系,它奠定了这座城市的味觉之本,上海人亲切地称之为“本帮菜”。

    兴起扎根于老城厢的本帮菜,以食传情,从市井小食到荣登大雅之堂,时间蹉跎了它也成就了它!而在上海有这样一位“土著”老人,历尽60余年匠心,探索其味,一勺一道,亲力亲为,做的是家常之味亦是人生百味。

    老师傅已至古稀之年,斑鬓的白发却盖不住他的精神奋发,网友粉丝们都亲切地称呼他老王~

    作为土生土长的上海人,王师傅对本帮菜的情怀不亚于任何一位老饕,生活在老城厢,从小吃到大,本帮菜在这一辈人心里,不仅是生理的需求,更是精神层面的需求。

   坚持细致 一个上海男人的“买汰烧”

    王师傅出生在老城隍庙,是地道的老城厢人,虽算不上什么大厨,但也成长于“厨艺世家”。在王师傅的家中从祖辈至孙辈,均堪称大厨,秉承了上海男人“买汰烧”的优良品质。从小学四年级开始,王师傅就为父亲打下手接触学习烧菜。父亲的好手艺远近皆知,街坊邻里逢年过节,红白喜事的流水席都会特地邀请父亲掌勺,连烧上三天,这手艺是实打实的正宗,而年少的王师傅从那时起便跟在父亲身边耳濡目染本帮味道。

    王师傅深信这‘上海口味’是与生俱来,从小培养的。只有了解了上海不同季节的食材特性,了解上海人的习性,才能真正做出原汁原味地道的上海菜。

    王师傅回想起记忆里的那个上海,没有在外聚餐的习惯,生活拮据吃的都是父母辈烧的小菜,平凡而又家常,这大抵便是他嘴里,心里的本帮味道吧。

    “好的事物总不会被铭记,而失败的教训却历久弥新”。那一年团圆节,苏州的外婆外公来上海团聚,王师傅特地精心备上了一只八宝鸭,准备大展厨艺。懂经的上海人都知晓,这可是道考验功底,难度系数极高的菜品,王师傅兴哉乐道期待着长辈们的夸奖。却不知这八宝鸭上了桌,俨然变成了八宝咸鸭!原来相当自信的王师傅在绵白糖和细盐不分面前跌了跟头,至此以后,无论多细枝末节的配料,王师傅都会一一确认,烧菜的细致之心便从那次奠定下来了。

    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王师傅的手艺在岁月中历练,在家人的喜好中调整,遍布满手的老茧便是这最好的见证。

   “老王烧菜” 600余道菜谱上线齐分享

    随着年岁上长,王师傅的手脚已不似从前利索,小辈们为了留存王师傅的手艺,延续传承这难得的正宗本帮味道,出奇地一致赞同鼓励王师傅记录传承菜谱,因此“老王烧菜”的网络分享平台于2015年诞生了。

    王师傅分享道做平台的初心,其实意在记录一份味道,一抹记忆,怕后辈们吃不到这手艺而遗失家的气息。没想到却越做越好,粉丝越来越多,一日不更新,网友们纷纷留言督促王师傅,许多同事挚友更是等着菜谱开灶。现在的王师傅每天除了烧菜,还要学习拍照,学习用电脑上传图片,记录文字,分享到各大平台,充实而又满足!你绝对想不到这样一位年余七十的老人,用起电子产品来一点也不含糊。说到这里,王师傅自豪的打开后台,细数下来,四年的平台分享已经做了600余道菜谱,实属不易啊。

    王师傅看着电脑屏幕前的菜谱眼里噙着光,每一篇每一章都好似孕育出来的作品一番珍贵...“吾拿学到的所有本帮菜传统菜式都记录传承下去,吾相信儿子、孙子都会好好拿本帮菜发扬光大!”王师傅的感慨很是深刻。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上海热线 作者:图文/杨霄敏 郑彩敏 视频/陈雯蔚 责任编辑:先加

人物篇

老字号篇

建筑篇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