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都100> 建筑> 名人故居

魔都100:上海的“中俄之桥”!留一块墓碑,不如建一个书房!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父亲带着全家老小迁居上海,在租界避难。日本侵略者的种种暴行,唤起了少年草婴忧国忧民、追求真理之情。

1938年,草婴在报纸上看到了一则教授俄文的广告,就将自己每月5元的零花钱全都花在了和女侨民老师每周一次的学习上。

1939年,草婴参加了拉丁化新文字研究会,认识了精通俄语并曾在塔斯社任翻译姜椿芳。在这位年长11岁的老师指导下,草婴的俄语水平达到了质的飞跃。

1941年6月22日,苏联塔斯社上海分社创办《时代》周刊,向中国人民报道苏德战况,姜椿芳要翻译,草婴也开始走上了翻译之路。

也是那个时候,《时代》上就有了一个笔名为草婴的翻译者。为何取这个名字?草婴解释道:“小草是渺小的,很容易被人践踏,也很容易被火烧掉。但是春风一吹,又会重新恢复生命力。但我很坚强,不会屈服于任何压力。”

上一页 1 ... 3 4 5 6 7 ... 9 下一页

声明: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上海热线 作者:甘薇扬 责任编辑:先加

人物篇

老字号篇

建筑篇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