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都100> 建筑> 红色文化

魔都100:探访魔都纪念馆 聆听这些沉默瓦砖"讲述"自己的故事

    导语:作为一座拥有深厚历史底蕴的城市,上海的博物馆数量超乎你想象。但说到博物馆与纪念馆的区别,跟小编一起来科普一下,纪念馆是博物馆的一种主要类型。它是纪念杰出历史人物或重大历史事件的专题博物馆,是我国博物馆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纪念馆是杰出历史人物或重大历史事件有关遗址、遗物和纪念建筑的保护收藏机构、宣传教育机构和科学研究机构。

    纪念馆与博物馆的区别并不在于时间上,或者说纪念馆出现的时间甚至早于博物馆,总的来说,纪念馆更侧重于有一个主题,比如某一历史时间或人物等。而且,一般来讲纪念馆的展品、藏品,都是有特定主题的,比较受限,这导致了纪念馆的规模一般要小于博物馆。现在就跟随热线君的脚步一起来探究几家魔都颇有代表性的纪念馆吧。

    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

    犹太难民纪念馆,位于虹口区长阳路62号,是犹太摩西会堂的旧址。说起犹太难民纪念馆的建立,还有这样一段特殊的历史背景:1933—1941年,上海接纳了为逃离纳粹的屠杀和迫害而从欧洲来沪的犹太难民,在虹口提篮桥地区的“无国籍难民限定居住区”中,曾生活着近两万名犹太难民,他们与当地居民和谐相处、共渡难关。

    图片主要记录了1939年1月起,虹口地区相继建立的爱尔考克路(今安国路)、兆丰路(今高阳路)、熙华德路(今长治路)、华德路(今长阳路)和汇山路(今霍山路)等多个难民中心。

    

    在上海的犹太人还十分重视婚姻。犹太难民的大量涌入,扩大了上海犹太人的婚姻半径,但族内婚制仍占绝大多数。不过,也有传为佳话的族外通婚。

    犹太人兴趣广泛,不仅组建起了足球队、篮球队,还在犹太社区里举办选美比赛、活跃的戏剧活动,兴办新闻报纸、电台广播等大众传媒,还发起青年组织、职业学校等进步活动。

    虽然限定居住区的建立是生活在上海的犹太人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但无论是犹太人之间的互帮互助还是生活在限定区内的中国人和犹太人之间的同舟共济,都因此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展馆通过展出的实物和回忆录的形式,让人们了解如“等待主人的手袋“、“犹太理发匠的故事”、“来自上海的出生证”等一个个发生在限定区内的温情小故事。

    在上海现存的犹太遗址和特色建筑多达48处,在纪念馆中,你能看到沙逊大厦、白马咖啡馆、罗伊屋顶花园等建筑模型。

    在犹太难民纪念馆的广场上,竖立着曾经在上海居住过的犹太难民墙的名单,至2020年纪念馆扩建后,该名单上已经有18578个名字了。

    

    并且纪念馆内还复原了摩西会堂于1928年的历史风貌。

    走出纪念馆,对过就是白马咖啡馆——当时被誉为“东方小维也纳”之一的咖啡馆,有幸保存至今。

1 2 3 ... 5 下一页

声明: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上海热线 作者:刘鑫 责任编辑:先加

人物篇

老字号篇

建筑篇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