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都100> 推荐

魔都100:国庆假期怎么过?这一次,我们要给你点「颜色」看看!

上海的“精神名片”—好八连 霓虹灯下精神永流传

“好八连,天下传”这朗朗上口的诗词出自毛主席挥笔写下的光辉诗篇《八连颂》,十里洋场上海滩,旧上海是冒险家的乐园,一个连队驻守霓虹灯下连着这座城市,身居闹市却一尘不染,传承着一种可贵的精神,成为上海的一张“精神名片”。

好八连诞生于战火纷飞的解放战争时期,在解放上海战役的主战场—宝山,有一座南京路上好八连事迹展览馆,展馆以毛泽东同志的《八连颂》为灵魂和主线,围绕《八连颂》高度概括的“好八连”精神风貌,充分展示连队官兵弘扬传统、与时俱进、科学发展的先进事迹和经验。

    整个展览馆分为序厅和主展厅两个部分,序厅顶上方的圆弧形镂空透雕《平凡伟业》,反映了好八连官兵爱民助民的事迹,用平凡小事彰显连队精神。中间最显耀的雕塑名为《霓虹灯下的哨兵》,由仿汉白玉制作而成采用写实的手法,通过刻画上海刚刚解放、和平年代、改革开放以及现阶段4个时期连队官兵的生动形象,意寓着好八连精神代代相传,永放光芒。

说明: C:\Users\LIHONG~1\AppData\Local\Temp\founder\fxzxml_15572098110\IMG90fba60171ef50721452055.jpg

    雕塑上四位战士昂首挺胸,气宇非凡。前排正中站立的是上海刚解放时期的好八连战士,手握钢枪仿佛是从硝烟中走出来的钢铁战士。右侧面一位战士面带微笑、手提便民服务箱,展示了和平年代好八连官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光辉形象。后侧中央站立的是改革开放时期的好八连战士造型,左侧站立的是新时期特战尖刀的八连战士造型,展示了我军威武之师的光辉形象。

    雕塑的背后是大型背景浮雕《历程-使命》,描绘“初进上海”、“南京路巡逻”、“支援地方建设”、“南京路上好八连授旗”等10多组场景,生动再现了八连从烽火硝烟的战场走向繁华都市的历史征程。浮雕的左右两侧分别呈现了老上海的“十里洋场”和新上海的“东方明珠”,新老画面一对比仿佛置身时空穿梭机,看到身穿朴素土布衣的好八连战士们面对上海灯红酒绿,丝毫不动摇坚定地守护人民。

说明: C:\Users\LIHONG~1\AppData\Local\Temp\founder\fxzxml_15572098110\IMG90fba60171ef50721454272.jpg

    从农村到城市 南京路上好八连

    南京路上好八连,隶属于第72集团军某特战旅。1947年8月6日好八连在山东省莱阳县小园村组建,前身是华东军区特务团四大队辎重连。建连第一课,指导员张成志就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教育新入伍的战士们懂得谁扛枪,为谁打仗。连队官兵始终把为人民服务牢记于心,1947年秋,正值莱阳梨成熟时节,指战员驻守梨园却不尝一只梨,被当地人民传为美谈。

说明: C:\Users\LIHONG~1\AppData\Local\Temp\founder\fxzxml_15572098110\IMG90fba60171ef50721456792.jpg

说明: C:\Users\LIHONG~1\AppData\Local\Temp\founder\fxzxml_15572098110\IMG90fba60171ef50721508948.jpg

    霓虹灯下的哨兵 家喻户晓好八连

    面对当时复杂社会环境和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进攻,官兵始终牢记“两个务必”的教导,做到身居闹市,一尘不染,被誉为“霓虹灯下的哨兵”,并逐渐形成了三个优良传统。通过对《共产党宣言》、《毛泽东选集》等书籍的学习,在传统教育的熏陶下,好八连官兵的思想防线不断筑牢,留下了许多经典故事。

    好八连三个优良传统中第一个就是“拒腐蚀永不沾”的高尚品德,当时好八连进驻南京路不久,一天到外滩出早操,战士徐淑潮拿着一分钱纸币跑到队前将拾到的一分钱交公。这时队列中有一个战士“噗嗤”一声笑了,又赶快用手捂住嘴。指导员郑重地接过这一分钱。当天晚上,指导员把全连集合起来,表扬了徐淑潮,语重心长地对大家说:“一分钱虽然是微不足道的,交了公是人民战士的本色;可是如果你留下它,它就会在你的心灵里染上一个永远抹不掉的污点。”第二天,徐淑潮的名字和他的事迹一起登上了连队的光荣榜。

    “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是好八连的第二个传统,也是好八连的连魂。官兵们头发长了自己理、衣服破了自己缝、鞋子破了自己补、营产营具坏了自己修的好习惯,由此产生了木工箱、补鞋箱、理发箱“三箱”传家宝。官兵们勤俭节约让人钦佩,老指导员邵金城1961年入伍时发的水壶,一直用到2012年4月被征集时,一个水壶都整整用了半个多世纪。脸盆也是修修补补换了7次底,用了8年。

说明: C:\Users\LIHONG~1\AppData\Local\Temp\founder\fxzxml_15572098110\IMG90fba60171ef50721489176.jpg

    好八连还有著名的三件宝,草鞋、纸糊信封、针线包。当年连队战士就是穿着草鞋在市区执勤,看完的旧报纸舍不得扔,就把它裁剪好做纸糊信封。每当有新战士入伍,老兵们都会送他们一个针线包,用来缝补衣物。官兵们提出了“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口号,总是把补了又补的衣服自己穿,把好的衣服捐给灾区人民。

说明: C:\Users\LIHONG~1\AppData\Local\Temp\founder\fxzxml_15572098110\IMG90fba60171ef50721492217.jpg

    第三个传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思想”。连队官兵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摆在首位,自觉践行我党我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实际行动为人民群众谋福祉。1961年,市场蔬菜供应紧张,好八连官兵就把自己种的菜送给群众。官兵们平时新衣服、新鞋子都舍不得穿,但当他们听说有些地区遭了灾荒,一次就拿出300多件衣物支援灾区人民。

    展览馆的主展厅根据内容分为六个单元,第一个单元是“好八连、天下传”,摆放着好八连组建之初担负辎重运输任务使用过的独轮车,官兵巡逻执勤时使用过的武器,在南京路执勤时佩戴的袖标,和连队干部晚上到分布在市区的各个哨位查哨用的自行车。墙壁上陈列了一组故事油画:《送子参军》、《不吃莱阳一个梨》、《动员》、《雨中行军》、《打到大上海》,展现了好八连官兵不畏艰苦战胜困难和认真执行巡逻任务的可贵品质。

说明: C:\Users\LIHONG~1\AppData\Local\Temp\founder\fxzxml_15572098110\IMG90fba60171ef50721599595.jpg

说明: C:\Users\LIHONG~1\AppData\Local\Temp\founder\fxzxml_15572098110\IMG90fba60171ef50721595469.jpg

    展览馆内呈现了大型景观《露宿月台》,以解放军进驻上海为时间背景,上海北站的站台局部为空间背景,描绘了当年八连官兵进驻上海自觉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露宿月台绝不扰民的感人故事。当时好八连进入上海后住在天目路火车北站月台上,一天早晨连队的小通信员醒来后,掮起随身携带的小马枪,高高地踮起脚,伸长脖子向水泥墙外望去。这个华东警卫旅普通的小战士,非常渴望知道围墙外面的世界。可当时连队从江苏丹阳坐运货的平板车来到上海三天,一直生活并露宿在车站月台上,白天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学习《入城三大公约十项守则》,绝对禁止外出。墙又太高,完全挡住了他的视线,突然,这个小通信员灵机一动,爬上了火车车厢顶部。他看见了一大片灰灰的房子和不时开过的一辆辆红红绿绿的大汽车。令他惊讶不已的是,这种汽车顶上都翘着一根黑黑的连接天上电线的小辫子。他爬下车厢对别的战士说:“这家伙真奇怪,拖着小尾巴跑起来了。”这位第一次看见上海电车的小通信员叫刘仁福,十几年后成为了这个载入史册的光荣连队的指导员。

说明: C:\Users\LIHONG~1\AppData\Local\Temp\founder\fxzxml_15572098110\IMG90fba60171ef50721517582.jpg

    一双双草鞋,一个个理发工具箱有些已经破旧不堪,却是好八连官兵珍贵品质的真实反映。一座圆雕《打草鞋》刻画了连队干部正在教新战士打草鞋。紧接着一口大锅映入眼帘,吸引了眼球,原来这口锅是1947年连队炊事班老班长王景全从敌人手中夺得的。1949年渡江时,许多同志劝他:“到了大城市有的是新锅,你这口锅就不要带了吧。”但老班长舍不得,硬是背着它渡过长江,千里迢迢带到上海。王景全复员时,含着泪对大家说:“同志们,别忘了,勤俭持家是咱连的老传统啊!”连队同志没有辜负老班长的嘱托,这口锅一直用到1956年上级规定统一启用新的行军锅,才把它送进连史室,作为艰苦奋斗的见证物。

说明: C:\Users\LIHONG~1\AppData\Local\Temp\founder\fxzxml_15572098110\IMG90fba60171ef50721519938.jpg

说明: C:\Users\LIHONG~1\AppData\Local\Temp\founder\fxzxml_15572098110\IMG90fba60171ef50721587622.jpg

伴随着胜利的军号和光荣的旗帜,“南京路上的好八连”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光辉历程,从霓虹哨兵到霹雳尖兵,好八连官兵连续传承红色基因,孕育了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思想,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好八连传人砥砺前行。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上海热线 作者:文字+拍摄/甘薇扬 严佳 李红霞 配图设计/穆悦 责任编辑:先加

人物篇

老字号篇

建筑篇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