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都100> 人物

魔都100:从流浪歌手创业达人到尖刀部队 交大退伍兵哥哥马文斌

 

尖刀部队“假大学生” 退伍一年自愿归队抗洪救险

马文斌2017年9月-2019年9月服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某部全军荣誉连队——“红色尖刀连”。他入伍后多次参加重大演习任务,还在各级军媒发稿校对撰写旅史,原创军营民谣《再见二连》等,展现了丰富的军营生活。

谈及自己对责任的理解和决定参军的契机,马文斌说道:“在入伍之前我对责任的概念没有那么深,包括我刚入学的时候我们学校就说:选择交大就选择了责任。你既然选择了在交大读书,就要承担这种家国使命。所以我选择参军入伍也是受交大影响的。我在大一的时候,班主任助理就是退伍回来的一个大学生士兵。当时的一个舍友也选择去参军了。我听他讲述参军过程中中缅边境的故事,非常的令人动容。后来我看到一个交大的纪录片《我的青春》,讲述非常多的交大青年可以选择上海这样的大都市,但是他们很多人选择去了西藏新疆和广西的贫困县这些地区奉献自己的青春。看完这个纪录片后,我感觉自己以前追求的穷游啊卖唱啊包括创业啊没有那么多的意义,所以在我看完纪录片的第二天,我就决定去参军入伍。”

刚去军营时军队的情况颠覆了马文斌的想象:“入伍之前听班助和舍友提到过部队的情况,真正去到军营还是有很大不同的,选拔的时候我自告奋勇的选择了一个非常辛苦的部队,全军里面以苦和累闻名的非常厉害的一个部队。过去之后大家都说新兵连三个月是最累的,其实对我们那个连队来说这三个月是最轻松的。选拔的时候问有没有练过体育的,很多人举手我也不例外,过去之后发现大家都非常实在。他们有散打教练专业体育生,学搏击跆拳道的,还有国家二级运动员,很多很厉害的人觉得我一个普通大学生过来是拖后腿的,所以刚过去压力非常大。我是我们新兵连第一个比别人早起一个小时去跑步的人,到新兵连结束的时候我已经是连队综合素质前三名了。我认为部队说的一句话很有道理,只要思想不滑坡方法,总比困难多。”

谈及军营中印象深刻的人与趣事,马文斌侃侃而谈:“我刚去的时候大家都说大学生兵不大行,以前的大学生对比他们没有那种吃苦的劲儿,作为一个从小自立的孩子去部队后我感觉自己还比较能吃苦,到最后大家都叫我“假大学生”,在各方面我可能比他们更成熟一点,因为我的同年兵都比我小一两岁,他们很多是高中结束去当兵的,所以在我们连队的新兵连慢慢的树立起一个老大哥的形象。”

军营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也是无可避免:“在步兵部队我遇到最大的困难就是体能的突破,我每次负重跑五公里膝盖和腰都受不了,但当时我真的在想如果万一打起仗来,前面战友在冲的时候你要不要比他们冲的更快,自己退伍之后想像不到自己当时会那样想。接受部队的教育还是挺好的,因为我们部队是沿海一线部队,整体的思想政治都很好。”

谈及自己在军营中的不同角色中最喜欢的,马文斌更愿意当个普通士兵:“在部队既要做好一个士兵的角色也要发挥大学生的特长,我在自身体能达到全连优秀的基础上,也会利用自己的特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摄影啊拍摄纪录片或者写一些新闻报道。我愿意帮战友们纪录生活的瞬间,写成新闻的形式发布在公众号上,让他们的家人和朋友看到和了解到。在这个过程中我觉得最舒服的一个角色还是当好士兵,能够和战友一起去拼去闯达成目标是在社会上体会不到的。”

当兵前后马文斌的作息规律发生了很大改变,家人也看到了这积极的一面:“我入伍前后性格变化不大,但作息规律上变化非常大,入伍之前对自己的管控不够自律,退伍之后基本上早上睡到八点就很惭愧了,晚上也基本上十点多就会上床,比以前要规律很多带来的益处也很多。家里人感觉我更加精神了,做事更加干练了。”

谈及在军营创作的两首民谣,马文斌充满了自豪:“第一首歌想写给班长,对我们非常好战友情非常不容易,自学了编曲和创作,写好之后唱给了他们听;第二首歌是写给我们连队的,因为我们连队是我们全军的一个英模连队,这种优秀传统会让我受益终身,我希望通过写这么一首歌曲留给部队的战友一些美好的回忆。当时想的是给战友创造一些美好的回忆,结束之后发现成了自己的一部分感觉很值得。”

前段时间很多南方城市发生洪水,马文斌第一时间写了请战书去抗洪救险,谈及自己退伍返校一年仍然作出这种选择的原因:“那段时间我一直关注着南方的洪水灾害,获知我的部队从演习场赶赴了江西九江抗洪,当时也是刚放假我寻思与其自己在家里呆着,不如真的做一点有意义的事,退伍这么久了顺便去看看战友们,所以当时就给老部队的首长写了报告,写了请战书纳入到原部队建制中,跟老连队一起去抗洪救险。我们连队在1998年大抗洪时就做出了很多努力,我觉得自己有义务和责任站出来和战友们一起参与到这件事当中去。”

声明: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本文来源:上海热线 作者:刘松涛 责任编辑:先加

人物篇

老字号篇

建筑篇

©1996- 上海热线信息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许可证编号:31220180001 沪ICP备09025212号 沪网文[2017]6486-491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09号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